爷爷不泡茶凭什么能够登顶行业增速第一
引言:茶饮红海突围,跑得最快的“黑马”凭什么
当其它奶茶品牌还在为原料内卷、价格战焦头烂额时,爷爷不泡茶却悄悄跑出了不一样的速度——开店节奏一路领先,门店数量一下子冲到了全国前列,还被市场调研机构盖章为行业增速第一。

▲图源官网
在社交平台上,年轻人为了打卡它的招牌产品能排上几小时队,在游轮、剧场里办主题活动为它造势,甚至因为那个特别的“非遗”标签,很多人喝了还想再喝。
这个看起来选了条“小众赛道”的品牌,到底凭什么成了跑得最快的那一个?答案藏在它对品类的创新、文化的挖掘、用户的运营,还有扩张模式的配合里。
品类创新:用“非遗米酿”劈开红海,自己造赛道
茶饮行业拼到最后,其实是在抢“谁能定义一个品类”的话语权。爷爷不泡茶的第一步就走得不一样:它没跟着“茶+奶+水果”的老路子走,而是抓着“非遗米酿”做文章,硬生生造出了一个新赛道。

▲图源新华网
从0到1造出“非遗米酿奶茶”和其他茶饮品牌比,爷爷不泡茶对“奶茶”的理解更特别——它觉得奶茶不只是饮品,更是一种饮食文化的载体。
所以它大胆把非遗工艺的原料加了进去,最有代表性的就是“荔枝冰酿”。这款产品第一次把米酿放进奶茶里,从推出到现在卖了几千万杯。现在一提米酿奶茶,大家先想到的就是它,真正做到了“提到这个品类就想到这个品牌”。
升级产品:让非遗从概念变成体验

▲图源小红书官号
后来荔枝冰酿又做了升级,分成“非遗经典款”和“开醺限定款”,核心原料还是湖北非遗的孝感米酒。经典款保留传统味道,能喝出点微醺的感觉。
荔枝冰酿刚推出没多久,销量就很抢眼,上新一个月就突破客700万杯。这种升级不只是换了口味,更是把“非遗”从一句口号变成了能尝到、能感受到的体验——喝这杯奶茶的时候,好像也离那些传统手艺更近了点。
小众赛道的巧思:避开扎堆,筑起别人抄不走的墙
选“米酿”这种相对小众的原料,看着像冒险,其实是爷爷不泡茶算准了的——小众赛道看似窄,反而能避开扎堆竞争,还能筑起别人难抄的墙。
原料壁垒:非遗工艺防住跟风模仿
大众原料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:一旦某款原料火了,大家就一哄而上,最后都变得差不多。比如之前生椰拿铁火了,半年里二十多个品牌跟着推出椰子相关的饮品;羽衣甘蓝被带火后,奈雪、茶百道这些品牌很快也上架了同款。
但米酿不一样,它背后的非遗工艺是独一份的。就像湖北孝感米酒,必须用当地朱湖的“三粒寸”珍珠糯米,配当地特有的蜂窝酒曲,才能有那个味。这种手艺和原料的独特性,成了天然的“防护盾”,别人想学也学不来。

▲图源小红书官号
用户黏性:喝的不只是奶茶,是文化认同
小众品类的好处是,一旦抓住了喜欢它的人,这些人往往更忠诚。
爷爷不泡茶的会员重复购买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个“非遗”标签——大家买这杯奶茶,不只是为了解渴,更是觉得喝到了一种文化,这种认同让他们愿意常来。
从一些观察来看,现在年轻人对非遗越来越感兴趣,但平时能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不多,这杯奶茶刚好成了一个轻松的入口。
创新空间:把地方非遗挖到底
小众原料的另一个优势是,能挖的东西多。这几年茶饮品牌把牛油果、香水柠檬、油柑这些小众原料带火过,但很多时候是因为“没东西可挖了”才慌着找新原料。
爷爷不泡茶不一样,它一直盯着地方非遗做文章。比如轻乳茶里的“白兰玉露”“玫瑰青砖”,用的是湖北非遗的恩施玉露和青砖茶做茶底。
之前湖北限定的“玫瑰青砖”在海南消博会上一露面,就成了大家抢着要的网红款。这种对地方非遗的深耕,让它总能拿出新东西。
产品矩阵与供应链:跑得稳,才能跑得远
要想扩张快,先得站得稳。爷爷不泡茶能跑得这么快,不是瞎冲,而是靠产品组合和供应链托底。
品类互补:小众和大众搭着来
虽然米酿是核心,但它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。产品里还有轻乳茶、果茶这些市场空间更大的品类,和米酿互相搭配。这样一来,既靠米酿留住那些“死忠粉”,又能用大众品类吸引更多人,两头都顾得上。

▲图源小红书
供应链硬实力:把原料攥在自己手里
要保证米酿的味道稳定,原料必须盯紧。爷爷不泡茶从源头就卡得很严:孝感米酒的糯米只能用朱湖的“三粒寸”,酒曲就得是当地的蜂窝酒曲,还和当地农户签了独家合作。
这种对原料的绝对把控,不仅让每杯奶茶味道一致,也为门店快速扩张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保障。
社交营销:不只是卖奶茶,是卖开心
现在的茶饮早就不只是“好喝”就行,还得能让人愿意晒、愿意聊。爷爷不泡茶最懂这点——它把奶茶变成了年轻人的“情绪搭子”,让大家喝的时候开心,喝完还想分享。
“好吃好喝好玩”:让奶茶成社交货币
茶饮的竞争,早已从“口味”升级到“体验”。爷爷不泡茶的增速密码里,藏着对年轻人情绪需求的精准捕捉——让奶茶成为“社交货币”与“情绪出口”。
好吃好喝好玩的心智渗透品牌将“解馋、解饿、解emo”作为核心战略:线上推出互动小程序,用户通过特定行为兑换奶茶,用“松弛感”激活传播;线下打造快闪店、主题派对、剧场合作等,让产品与“解压”“快乐”强绑定。
热点与明星的破圈效应高考期间的赠饮活动,以灵活的参与规则引爆社交平台;明星代言则精准匹配品牌调性,首次合作即引发全网热议。这些动作让品牌从“饮品”变成“潮流符号”,实现用户自发传播。

▲图源官网
扩张策略:标准化+加盟,让速度有底气
一天开2.7家店,这种速度不是靠运气,而是靠一套能复制的模式和加盟体系撑起来的。
标准化运营:让开店像“搭积木”从原料供应到门店怎么运营,爷爷不泡茶都拆成了标准化的模块。比如米酿的前期加工由中央工厂统一做,门店只需要简单调配就行,既保证味道一样,出餐也快。这种“搭积木”式的流程,让新开的门店很容易上手。
加盟生态:跟着品牌一起赚钱
品牌在上升期就开放了加盟,让加盟商能跟着享红利。早期加盟的人有区域保护,等门店从几千家往更多扩张时,这些人能跟着赚得更多。这种“品牌和加盟商一起赢”的模式,也让门店扩张的速度提了上来,更快地铺满了市场。

▲图源微博
爷爷不泡茶能成增速第一,靠的是一套避开同质化竞争的差异化思路:用非遗米酿造出一个新赛道,靠小众品类筑起别人抄不了的墙,用情绪价值让大家愿意常来,再靠标准化模式快速铺开。
现在茶饮行业早就不是只拼流量了,更要拼价值。爷爷不泡茶的例子说明:真正的竞争力,不是跟着别人跑,而是自己造一条路——让一杯奶茶,既能解渴,又能传递文化,还能让人开心。这大概就是它能跑得最快的核心原因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编辑:赵奢
推荐内容
最新文章
